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记宏伟区曙光镇旭嘉村第一书记、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黄翀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1-08-12 10:18:15
本报记者刘晓宇
扎根乡村3年,没有豪言壮语,却走出一串闪光足迹。3年来,他时时刻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脱贫的职责牢牢扛在肩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驻村工作。他就是黄翀,辽阳市委编办的一名普通干部,2018年他响应市委号召,被选派到宏伟区曙光镇旭嘉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2019年因工作需要兼任村党支部书记,负责村党支部全面工作。
2018年5月,黄翀满怀信心走进旭嘉村,基础设施落后、基层组织沦陷、党支部被上级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一个个问题摆在他面前,听到的、看到的全是问题。“既然来了,就得把工作干好,”黄翀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把这里当成了“战场”,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黄翀积极协调资金,对原村委会进行翻建,推动建成了全市首家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昔日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了转化升级,党支部的力量不断凝聚,成为引领旭嘉村发展的战斗堡垒。并坚持以党建促振兴,发挥党建+建设和党建+服务的优势,抓实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和村后备干部队伍、党员队伍的建设,2021年高质量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旭嘉村之前道路的真实写照,“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黄翀深知完善公路建设是推动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他把修路作为村里建设的重点,写报告、打申请,到交通部门要政策、跑资金、跑施工队,还要跑村里的各家各户,动员村民为修路提供便利。如今,柏油路面贯穿了村里的东南和西北,各家各户实现了“户户通”。全新道路的铺设,给广大村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旭嘉村增添了经济活力,也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驻村后,黄翀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第一位,除自筹物资帮扶外,还积极沟通相关部门、爱心人士定期开展免费义诊、帮扶等活动。他每月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走访,与贫困户唠家常,解决实际困难,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让贫困户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而来。全村4户、5人精准扶贫户全部脱贫。为稳定贫困户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黄翀还“变身”主播带货,大力推销村里农特产品。
旭嘉村60岁以上人口有464人,占全村人口的36%,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针对现状,黄翀广泛调研、考察,发动多方资源,争取协调资金,建成了全市首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让全村老年人得到居家照料、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同时,把“农村三留守”人员全部纳入服务对象,把夕阳产业当作朝阳做,打造出了养老不离家的特色农村养老模式,不但解决了老年人养老的后顾之忧,更丰富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和谐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党组织战斗力,为实施全面乡村振兴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