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插秧机春播尽显“科技范儿”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2-06-02 09:42:03
辽阳日报讯 记者徐立报道 “哇,你看无人驾驶插秧机正在插秧,一行行秧苗多整齐啊!” 5月30日,在太子河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太子河区沙岭功能稻米小镇,看到这神奇的一幕。只见无人驾驶插秧机开到稻田尽头,实现自动掉头换行,插秧台自动升降,除了人工送苗外,机具完全处于自动作业状态。
在场的技术人员介绍,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是采用北斗定位技术,在稻田四角定位后将数据输入遥控设备,操作人员完成定位和调试后,将秧苗盘放在载秧台上,通过遥控器按下启动键,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精准行进,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稻苗。传统插秧机作业至少需要一名驾驶员和两人站在两侧摆放秧苗,而无人驾驶插秧机只需一名摆放秧苗人员,节省2名劳动力不说,还提高了插秧的精准度和质量。
洪茂种植家庭农场场长杨景仕告诉记者:“这个插秧机不用人开,插秧还这么直,神奇啊!每天还能省两个人工,节省600多元。这真要感谢市水利局为农场做了件大好事!”
据悉,2021年,市水利局投资200多万元,为沙岭功能稻米小镇的洪茂种植家庭农场和溢欣家庭农场建设数字农业项目,建成了智慧农业系统,助力辽阳富硒大米的科学种植。引入精准农业装备,包括全自主农业无人机和农机自动驾驶设备,帮助农场有效节省人工成本。农场里,农田高清地图、RTK导航网络、农业物联设备等一应俱全。同时,还在水稻育苗大棚和田间安装了摄像头,使农场对水稻苗情,水稻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将终端传送到手机,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机观看相关参数。
在另一块稻田,记者还看到,无人机正在为水田喷洒封闭除草剂。据了解,每架无人机1小时作业可达到240亩,一天8小时能作业1900多亩,比人工作业快了32倍。不但加快了农时进程,还降低了成本。为庆祝智慧农业的实施,太子河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制作“智慧农业,振兴乡村”稻田画,待水稻成熟时供游客观赏。
太子河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太子河区功能稻米将进行全程生长过程数字化建档。以北斗卫星导航、农业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多光谱、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农业科技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的计划性、管理的标准性和作业的精准性,以减少肥料农药的施用量和其他农资的消耗量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全区的农产品质量,最终形成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