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2-08-23 10:04:36
本报讯 朱毅 记者张昕报道 为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8月17日,市工信局召开全市1-7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全面分析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及时掌握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状况,紧盯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不放松,全方位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突出顶层设计,推进结构调整。聚焦《辽阳市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优化“产业基础+产业链+产业集群+支撑体系”“四位一体”的产业格局,不断完善上下联动、政企互动、银企互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改造升级“老字号”,建设智能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持续推进瓦轴辽阳轴承、鸿宇晶体智能生产线改造等5个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改造升级项目;辽宁科创曲轴年产6万支重型内燃机曲轴技术改造项目、蒂森克虏伯公司年产400万支新材料汽车稳定杆数字化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深度开发“原字号”,建设芳烯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支持奥克、科隆建设好聚酰亚胺、水性环保型涂料中间体等高科技项目;支持瑞兴化工、圣德华星等传统化工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字号”,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泽华电子大功率碳化硅封装测试生产线项目建设;抓好益康生物动物疫苗智能制造建设技术升级;加快推进辽宁奥德利新材料年产1.5万吨LED封装用固化剂等项目建设。
保障企业稳定运行,稳住全市工业经济。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密切监测各县(市)区经济运行动态,并进行周监测、月分析、季总结,研究解决问题。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等的监测、监控和预警,特别是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44户企业做好监测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对省23户、市50户“白名单”企业服务,健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经济运行保障专班作用,加强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共同抓好疫情防控指导、物流保障、产业上下游对接等工作。二是强化头部企业引领。充分发挥辽阳石化等头部企业,弓矿、亿方、银盛、和畅、辽弹等市级各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扶持一批本地企业为其服务,提高我市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大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做大做强。三是深化产业协同。组织开展全市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配套对接会,为全市铁矿开采企业与选矿企业、铁精粉球团生产企业与钢铁冶炼企业、粗钢生产企业与下游压延企业之间相互配套合作搭建平台,降低行业内各企业的中间成本。四是加快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智造强市,坚持产业“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四化发展。开展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三级梯度培育;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工业设计中心;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深化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等企业合作,加大数字化转型对接、诊断服务;在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项目,加快示范引领;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培育库,加快形成滚动发展、梯队培养的格局,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促进其在创新能力、智能转型等方面得到提升发展。
强化助企纾困,落实优惠政策。一是送政策。发挥市工信局7个督导调研组作用,深入县(市)区,对279户规上企业进行全覆盖,在减轻税费负担、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稳岗扩岗、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作好政策宣传,全力推进国家、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若干举措落地见效。二是送服务。重点关注规模大、波动大、增量大、带动大的四类企业,全力保障生产所需要素。积极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着力解决企业无分歧欠款,发现一起清偿一起。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工作,充分发挥市直各部门职能作用,开门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勤撮合。市工信局将继续组成企业融资小分队,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建立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融资需求清单。组织协调地方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合理加大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推行中小微企业“助保贷”“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国开行与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银企对接会,逐户介绍企业情况和融资需求。四是解难题。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减轻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负担的政策措施,在减轻税费负担、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稳岗扩岗、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进一步为企业纾困解难。常态化梳理更新规上工业企业问题台账,按月调度各部门问题解决情况,形成“调研、收集、梳理、调度、督促、更新、上报”完整的服务模式。
全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扩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围绕10条产业链发展,在数字化转型、节能减排降碳、延伸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率等重点方向,再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发挥市、县(市)区项目管家制度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力争到年底项目开复工率达95%,工业固投全年确保增长10%。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针对《2022年度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紧紧围绕“技术改造升级、服务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企业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五个支持重点,在技术改造、优质企业培育、工业数字化发展、绿色低碳等10个重点方向,精心谋划,提前储备,强化项目包装、申报等环节的质量,力争完成项目争取资金50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0%。贯彻落实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规划(2022-2025年)》和《实施方案(2022-2023年)》,全力建设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