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告别“煤炉子”蓝了天暖了心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2-10-09 09:48:47
本报记者徐立
“看俺家的炉灶上这火苗多旺,三个房间和北边走廊铺的地热也是采用燃气供热的。政府推行的农村‘煤改气’工程真好,省钱还干净,特别方便!”近日,太子河区祁家镇朝光村,李玉花拧开自家灶台上燃气开关,喜滋滋地合不拢嘴。一旁的老伴儿杨龙德说:“没想到党的政策这么好,不仅设备安装到家,还给补贴,再也不用每天早起点炉子了。”
李玉花家的变化受益于太子河区农村“煤改气”工程,她家是太子河区2.5万户“煤改气”家庭之一。村里架起了燃气管道,天然气通进了村民家,安装燃气灶具的厨房布局井井有条,干净敞亮。过去城里人厨房做饭的生活场景,如今出现在了太子河区51个行政村农家小院里。
“掏炉灰灰头土脸,墙壁熏得黢黑,天天得添煤,呛得人头疼。”朝光村村民李明玉谈起几年前烧“煤炉子”的辛苦感慨地说。如今,随着“煤改气”工程在太子河区的运行,这样的场景已成为过去。
东台村的村民不会忘记这一历史时刻。2017年9月3日,“煤改气”工程在王家镇东台村进场施工,11月20日竣工通气,惠及群众288户。“现在煤气费高吗?”“不高。”村民张铁昌做饭、冬季取暖用的都是燃气,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底,他买了1050个字的燃气,一个字2.6元,家里房屋取暖面积200平方米,使用到现在燃气卡里还有剩余。以前一个冬天就得用3吨煤,光取暖费用就得3000多元。他说,使用燃气能节省30%的费用,清洁又环保,没有了灰尘污染,干净、美观、卫生。“煤改气”工程为用户节约大量生活成本,让民生工程真正惠民。工程运营以来,太子河区已使用上燃气的居民2.5万户,每年合计可节省生活开支600万元,还省去了日常购煤、存煤、看火、掏灰等人力成本。
打通天然气利用“最后一公里”,开展天然气下乡试点,从而实现农村以煤、秸秆、液化气等为燃料向清洁能源的转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增进民生福祉,是近十年来太子河区委、区政府实施多项民生工程取得的宝贵成果之一。在改造后的东台村,记者看到,村里绿树掩映,空气清新,道路整洁,道路两旁看不到“三堆”。蓝天白云绿树掩映下,目力所及是洁净的街道、亮丽的门庭。村头树下,几个静坐闲适的老人和跑来跑去的孩子,构成了一幅动静和谐的村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