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从双耳失聪到厦大博士———记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赵蚰竹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2-11-04 13:27:50
本报记者 王婧醒
她跟我们一样,都是年轻充满活力的少女;她跟我们不一样,她听不见世界的声音。几年前,辽阳姑娘赵蚰竹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成为了厦门大学的一名博士生。然而,她本人却是一名听障人士。
1993年,赵蚰竹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很快,她的母亲金光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小孩儿不太一样。别的孩子都牙牙学语了,赵蚰竹却对声音的反应十分迟钝。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夫妇二人带着女儿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神经性耳聋,这种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加重,直至全聋,而且目前无法医治。
听到这个残酷的事实,初为人母的金光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她抱着年幼的女儿,开始了这个家庭的辗转求医之路。他们寻遍了名医,做了无数检查,可结果不尽如人意。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失聪就意味着同时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医生都劝他们:“不要再带着孩子东奔西跑了,准备进聋哑学校吧。”
若要就此放弃,他们真的不甘心。夫妇二人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女儿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赵蚰竹的父母决定自己帮助孩子,做语言康复训练。直到多年后他们才明白,正是当时这一份爱的信念、果敢和坚定,奠定了赵蚰竹一生的高度。
为了更好地陪伴女儿度过艰辛而漫长的成长历程,为了抓紧时间让女儿学会说话、掌握必要的技能,金光专门学习了语言康复课程,在家里为女儿开始了早期教育。可喜的是,年幼的赵蚰竹十分懂事、好学、聪慧,过目不忘。当别的孩子玩耍的时候,她在学习拼音;当别的孩子休息的时候,她在学习速算。为了掌握准确发音,每天晚上,赵蚰竹都要站在镜子前,对着镜子练口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遍、两遍、十遍、百遍,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思虑再三,金光把女儿送去了普通的学校。赵蚰竹怕跟不上学校的进度,提前把书本上的知识都预习了。每堂课,她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嘴型,甚至不敢多眨一下眼,生怕落下哪一句话,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凭借着惊人的毅力,赵蚰竹在求学之路上一直名列前茅。
命运绊倒了她,但是她不服输。面对无声的世界,面对残酷的现实,赵蚰竹身上完全看不到一个失聪女孩儿的沮丧,因为她的母亲给了她无私的爱,一直默默支撑、陪伴着她。有了书本的陪伴,她的世界不再沉默了。
赵蚰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211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那个曾经连说话都费劲儿的女孩长大了,在父母的呵护下,她已羽翼丰满,振翅欲飞。父母给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学习的能力、生存的智慧、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性格。面对未来的风雨,赵蚰竹心中有爱、有梦、有独立面对一切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