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用爱与责任挑起重担 ——记辽宁省文明家庭李昌艳家庭

  本报记者 徐 立

  太子河区祁家镇朝光村是一个朝鲜族聚居村,全村900多人,均为朝鲜族。李昌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是这个朝鲜族大家庭的“当家人”。

  在朝光村,提起李昌艳,全村老少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起李书记为民解忧的事情更是赞不绝口。由于朝光村的特殊情况,全村旅居国外务工人员有500多名。 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照顾好留守老人和儿童,李昌艳带领两委班子成员都能够做到,只要是村民有事随叫随到。从为老人们买药、代购、取款、汇款、各种故障报修等琐事,到负责村里留守老人的看病就医、各家各户的红白喜事等大事,事无巨细,全力相帮。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为村民排忧解难。村民李立民说:“我的儿子在韩国打工,李书记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关心我,帮我看病买药、陪我聊天,真是太感谢她了。”

  在李昌艳的带领下,朝光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成为祁家镇第一个开通使用天然气的村子,村民使用燃气壁挂炉取暖;“厕所革命”在全镇推行得最早,目前,全部为室内水冲、外部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倡导垃圾分类,村民将剩余垃圾倒入定点垃圾分类池,减少了垃圾出村的数量,共同维护了周围环境;通过了国家考评组关于居家养老试点检查验收,被评为辽宁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辽阳市“三留守”关爱试点村。

  李昌艳的丈夫常年在国外打工,孝敬双方父母,照顾两个儿子的重担落在了她的身上。工作中,她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村民幸福生活奔波忙碌;生活中,她无怨无悔,孝敬双方老人,抚养孩子。在家里,李昌艳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她说:“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要懂得感恩,感谢所有,报效社会。”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独立自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小儿子在市内上学,而李昌艳家居住在农村,小儿子每天上学需要比别人起得更早,回来得更晚。多年来,小儿子都是自己上学、放学。小儿子懂事地说:“ 妈妈在村里工作非常忙,不仅要忙村里的日常工作,村里各家各户的事妈妈也当作自己家的事一样去对待。我是个男子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妈妈添麻烦。”

  多年来,李昌艳这个朝鲜族妇女坚强善良,用爱与责任挑起重担,带领村民走上富裕安康之路,把小家庭打造成幸福之家,获得省文明家庭的靓丽牌匾。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