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修复绿水青山 构建良好生态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3-05-10 09:36:58
本报记者 张 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矿山修复按下“快进键”,生态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重新披绿、“挖沙沟”变成“景观河”……广大群众尽享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
山水涵养 良好生态造福四方
2021年4月,经过全国竞争性评审,抚顺、辽阳和盘锦3城市联合申报并获批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该项目针对辽东山地丘陵区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太子河流域水环境问题突出、辽河平原农产品提供能力减退等突出环境问题开展4类12项工程。
目前,我市已完成矿山生态修复825.6 亩,土地综合整治1845 亩,森林补植711.3 亩,河道修复16公里。已通过省级验收的5个标段均为优质工程,实施效果在全省名列前茅,得到了省山水项目工作专班和自然资源部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些保护修复项目的圆满完成,对沿岸发展生态农业、提升辽河平原农产品供给功能、保证重要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水资源量、保障辽中城市群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科学规划 有力推进矿山治理
辽阳是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损毁破坏。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无法长久且危害深远的”,认识到这一点,我市自2009年起就逐步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特别是我市发布实施《辽阳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2年)》以来,更加有力地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大大降低了矿区及周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我市计划开展废弃矿山复绿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在2023年到2025年,完成废弃矿山复绿图斑335个,面积1.2595万亩,使矿区周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废弃土地综合利用价值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逐步恢复,让山更绿、水更清。
积极推动 加快创建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既要实现科学有序开采,又要控制对周边环境的扰动,从而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现代化、矿山管理规范化、矿区环境生态化、矿区生活和谐化等目标。
但在我市绿色矿山创建初期,面对创建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创建政策理解不到位等问题,绝大部分矿山企业并没有创建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市自然资源局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矿山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并积极组织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专门邀请省地调院专家为矿山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现场答疑,同时要求技术单位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创建工作高效推进。
在多方宣传和政策激励下,矿山企业迸发出了极大创建热情。目前,全市已建成绿色矿山20家,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7家、省级绿色矿山13家。待建设矿山企业也积极在规范管理、绿色生产、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绿化复垦上下功夫,以期尽快达到绿色矿山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