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乡村行]花生销售找新“路” 农民致富底气足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3-12-07 10:53:03
本报记者 崔诗健
12月初,走进太子河区王家镇金家坎村,在被积雪覆盖的乡间小道旁,偶尔可以看见村民正在收拾地里的杂草为来年春种作准备。
“今年花生收成好,每亩地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比起前两年又好了些。”“是啊,我这花生一部分把毛果直接卖了,另一部分委托加工后再销售,收入也不错。”在金家坎村村书记刘宇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里面有两三位村民正在讨论着不久前秋收的情况。
金家坎村有3000余亩土地,其中有1600余亩的土地适宜种植花生。以前大部分村民都是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玉米、花生作为收入的来源,近几年来,村里一些村民发现金家坎村的花生产量好,卖价也高,就加大了花生的种植力度。
可是即将收获的花生最是看天气。2021年,村书记刘宇刚来村里不久,正好赶上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那年,雪落得早,许多村民刚把花生从地里翻出来不久,花生就被突如其来的大雪压在了地里。”金家坎村的村民佟大姨一边仔细地回忆着当年的情况,一边感叹。
花生还没长好,就被大雪覆盖,愁坏了村里种植花生的村民。当年,许多前来村里收购花生的商家,都是以最低的价格和村民商谈。“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心里直打鼓,多亏了新来村里的刘书记!”金家坎村的村民段大爷不由得脱口而出。
刘宇在做村书记之前经营着一家花生加工厂,有20余年的花生种植和加工的经验,也结识了许多花生采购商。为了帮助村民把花生价格提上去,刘宇多方打听,最终联系到了一家油厂愿意以高于普通收购价格2倍的价格将村民的花生收回进行加工。
这次村民花生的销路找到了,也让刘宇对村子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得有自己的库房和加工厂,不能再让村民仅靠商贩收购的方式卖花生了,我们得让村民有底气。”听到村民谈起前年因大雪险些亏损的旧事,刘宇激动地对记者说。
2022年3月,在刘宇的带领下,金家坎村的领导班子成员,开始研究村里的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经过前期村“两委”班子商讨以及公开向村民征集意见,最终决定在金家坎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
今年,金家坎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成功申请到了100万元资金,资金可以用在购买花生脱皮机等机器设备和建立花生初级加工产业等方面。目前,新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将于明年5月完成厂房建设,赶在明年秋收之前让村民的花生有地方储存,同时也让村民的花生实现本村加工。
“等到咱们村里有了自己的加工厂,不仅能够让全村76户种植花生的村民收入增加,还能带动就业近20人。待时机成熟,金家坎村还将继续延伸产业链,发展花生深加工产业,真正带动乡亲们在花生产业上共同致富。”说到这,刘宇的眼神格外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