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辽阳县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的“幸福账单”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3-12-26 10:39:36
本报讯 记者范广宇报道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辽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持续做好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在为民解忧、为民办实事中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县一高的新校区终于建好了,看着就恢弘大气,以后我的孩子就能到这个新校区上学了,真是太好了,为县委、县政府点赞!”居住在马伊屯小区的李大姐高兴地说。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迁建工程项目自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项目位于首山镇马伊新村,总投资2.5亿元,建设包括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宿舍楼等建筑,学校建有标准运动场,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日常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等活动需求。辽阳县高度重视县一高中新址建设项目,千方百计解决资金难题,担当实干推动工作。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室内水电工程、装修工程。
余热水供热工程有序实施。收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向周边居民供暖,不仅能改善供暖效果,还能增加企业效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多赢。辽阳县城市集中供暖节能改造热力网工程项目就是收集德鑫铸业、天隆铸业、澎辉铸业等企业生产的高温冲渣水及高炉煤气释放的大量热量转化为供暖热源。项目完工后,在提升了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率的同时,有助于解决集中供暖热源紧缺、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节省的能耗指标还可以实现“腾笼换鸟”,保障一些重点项目落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该项目分二期实施,项目一期涉及的天隆铸业、德鑫铸业两家钢铁企业可供60MW工业余热,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兴隆大街沿线段管网铺设完成,一期项目涉及的换热设备已完成招投标,下一步按照程序进行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
新增城镇就业取得新突破。今年,县人社部门定期走访县内重点企业,为重点用工企业建立“一企一策”专门服务机制。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抖音等新媒体方式推送就业信息,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一年来,开展抖音直播带岗28场,带动就业848人。截至目前,新增城镇就业1479人,超额完成上级任务,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新建2座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能够有效解决生活垃圾分类、转运问题,能够改善周边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的居住环境。今年,辽阳县将新建2座垃圾中转站列为民生实事之一。在首山镇、兴隆镇新建的2座垃圾中转站建筑面积均为297.8平方米,日最大中转量80吨。建筑为地上二层框架结构,站内设置保洁室,站内配置钢结构压缩房,各安装喷淋除臭设备1套、场地清洗机1台、钩臂车1辆,地下设置污水池1座。目前,2座垃圾中转站正在有序实施中。
实施柳壕灌区升级、小流域治理等18个水利项目。灌区升级对于提升粮食产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辽阳县柳壕灌区灌溉范围是孟柳壕村、高力城村、小川城村。该灌区改造项目工程概算投资约1034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安装矩形槽、新建过路涵、新修斗渠闸等,项目实施后将有效促进灌区相关农户增产、增收、增效。
今年以来,辽阳县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一片小流域、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吉洞峪乡六道村治理河道工程投资118万元,治理河道1329米,固滨笼护岸、坡面绿化1740平方米,有效地保障河道沿岸耕地和道路桥梁的安全,也美化了沿线环境。
完成农村“一事一议”道路建设。今年以来,辽阳县不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效应,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过去村内这条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积水,出门都得穿靴子,现在修上了漂亮的柏油路,干净平整,出行方便多了。”首山镇土台子村村民张女士站在自家门口,指着脚下新修的柏油路对记者说,“感谢党和政府,把柏油路修到我们家门口!”据了解,2023年辽阳县共投入资金3413余万元,新建农村“一事一议”道路120公里,惠及14个乡镇、61个村、1.9万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辽阳县坚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群众期盼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