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文明创建*省级文明村镇】文明润沃土 山村沐新风 ——记省级文明村镇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水泉村

  本报记者 范广宇

  水泉村位于辽阳县东部,是一个有着400多户人家的纯山村。近年来,水泉村在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山村沐浴文明新风。

  “垃圾少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上干干净净的。”美丽的环境带给了村民美好的心情。水泉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丰硕成果。从“环境美”到“生活美”,村党支部凝聚发展共识,依托本村实际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建2个大茧初加工合作社、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种植合作社,改变了农户只种植玉米的单一结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村里积极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先后修建375平方米的村部和2个合计占地46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翻建了老年活动中心。精准对接村民对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加大投入完善农村书屋,建章立制,规范书屋运行,现书屋藏书2000余本,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文化需求。村里还投入资金购买电视、音响等设备,免费向村民开放,用于开展广场舞等活动。结合“小院宣讲”,村里积极开展新理论、新思想、新政策的宣传,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认知,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

  水泉村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认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带领全村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参加村内人居环境整治、森林防火、政策宣传和理论宣讲等活动。组建由8名党员带头的25人义工队和9名党员带头的18人爱心团队,多年来坚持扶危济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聚焦村民文明素养提高,水泉村积极推进乡村普法,提升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严格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和考评机制,全面落实法律服务惠民举措。建立“村民微信群”,做实“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强化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在夯实法治乡村建设的同时,也推动山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昔日“偏远”的小山村如今发生了美丽蝶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腰包鼓、精神富,和美乡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