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第二故乡学雷锋】践行雷锋精神 扬起创新教育的风帆 ——记辽宁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灯塔市柳河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隋莲芝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5-01-13 09:03:19
本报记者 梁 爽
隋莲芝是灯塔市柳河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正高级教师。她扎根乡村教育23年,在出色完成班级管理及语文、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科技辅导员,助力“双减”,用坚韧与大爱为乡村孩子扬起科技的风帆。
弘扬雷锋精神,唱响执着追求的赞歌
隋莲芝在工作中弘扬雷锋“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面对学校的“差班”“难班”,她毫无怨言地接手,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和优质的教育教学,将班级打造成优秀班级。她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将爱国爱家、科技强国的信念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在她的班级里,学生们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小雷锋。许多学生因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强,在后续的学习中成绩优异,考入理想大学,成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
她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她带领团队进行教育科研实践,开发出《慧聚航天童心逐梦》《探究纸奥秘放飞科技梦》等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主持的省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已结题,《农村小学“童创”科技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立项为省重点课题。她多次在科技辅导员培训会上做主题讲座,分享科创教育经验,做乡村科创教育的排头兵,为我省科创教育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践行雷锋精神,搭建快乐成长的阶梯
2016年,隋莲芝组建了灯塔市首个乡村学校科创工作室,指导学生开展“我爱发明、科幻画、科普实验、主题科技实践”等活动。在她的指导下,同学们创意无限,变废为宝,把废旧饮料瓶变成空间站、水火箭,把纸杯、方便面桶变成简易音响、走马灯等,体验到科创的快乐。
尽管“科技辅导员”工作未进课表、无补助,但隋莲芝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多年来坚持带领学生开展科创活动。她自费购置科技材料,带领学生围绕“发现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研究,研制出“温室大棚内蔬果运载装置”“高空摘果助手”“太阳能多用烘烤装置”等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提升乡村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隋莲芝自学机器人搭建、编程和开源硬件科创项目知识。2022年,她创建了灯塔市第一个乡村学校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作室,利用午休、休息日和寒暑假对青少年进行公益科创指导,开展线上虚拟机器人“智慧农业”编程指导、线下“RIC项目”机器人搭建及编程指导、开源硬件项目指导等。在她的带领下,学生在第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辽宁省机器人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隋莲芝还积极了解政策信息,申报科技资助项目,为学校申请到“未来科技盒”“科学调查体验资源包”等资源。2023年,学校获批全国共青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机器人示范学校及连续三年每年3万元的资金支持。在她的努力下,学生们在全国、省市青少年科创大赛中屡获佳绩,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赛展示交流奖;连续六届获辽宁省大赛一等奖;本人及指导学生科创项目在全国及省市大赛获奖100余项;指导学生的绘画作品在国际、国家和省市大赛获奖160余项。
秉承雷锋精神,用爱滋润学生心田
乡村留守儿童及孤儿、困境家庭儿童较多,隋莲芝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洗头发、洗毛巾、整理书包,给他们买衣服、学习用品。留守儿童小菁和小烁的科创项目入围辽宁省青少年科创赛,因家中无电脑无法网上申报而着急,隋莲芝将她们接到家中,在照顾生活的同时指导修改项目,最终两人在比赛中获得3金1银的好成绩。她还加入“大风车公益助学”团队,为困境儿童捐钱捐物。
隋莲芝获得了辽宁省最美教师、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诸多荣誉称号,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班级。她还是全国高级科技辅导员、辽宁省机器人竞赛裁判员,多次受邀进行经验分享及参与执裁。面对城市机构的高薪聘请,她毅然婉拒,因为她割舍不下乡村的孩子们。
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隋莲芝用执着和坚韧筑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扬起创新教育的风帆。她坚信今日的科技创新幼苗,明日必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她将继续弘扬雷锋精神,书写乡村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