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乡村行】育苗收官 “秧”管到底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5-04-27 09:00:03
本报记者 刘俊琪
四月中旬,辽阳县黄泥洼镇黄金屯村育苗工作全部完成,现已进入关键的养护阶段。黄金屯村忠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两位农民师傅蹲在地上检查每一盘秧苗的长势,“眼下是幼苗生长关键期,温度、湿度都得盯紧”,姚师傅说完转身看向身后精心呵护的一千多盘水稻秧苗,整齐排列的秧苗像给大棚铺上了一层青翠的地毯。
“育苗是基础,管护定成败”,忠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崔忠实介绍,如今大棚温度需根据秧苗的大小控制在25至28℃之间,合作社安排三位管护员每人负责十八至二十栋大棚,每日巡查记录秧苗长势,根据长势做好浇水、通风、打药等日常养护工作,出苗率基本百分之百,黑土地上的“春忙图”已从月初的育苗喧闹切换到秧苗的“静默生长”模式。
黄金屯村的春耕图景,折射出忠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成长之路。2013年,面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种植成本上涨的难题,崔忠实联合六名村民,带着一台农机成立了忠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十余年间,合作社逐步构建起覆盖水稻生产全链条的机械化服务体系,农机数量增至二十六台,服务面积从几百亩扩大到四千多亩。
崔忠实算了一笔账,“过去农民从种到收每亩人工成本至少九百元,现在每亩水田交二百多元,从种到收基本不用操心。”合作社提供育苗、翻地、插秧、施肥、打药、收割等“一条龙”服务,每亩不仅为农户节省数百元成本,效率更是提高了数十倍,以插秧为例,人工插秧一天最多能插一亩水田,而合作社八台插秧机同时作业,日均完成四百五十亩水田插秧工作,并且精准把控行距和棵距,确保秧苗分布均匀,提升种植效益,实现亩产一千三百斤以上。
随着水稻育苗结束,合作社已进入插秧准备阶段。按计划,五月中旬八台插秧机将开赴田间,十天左右便可完成四千多亩水田的插秧工作。“连片的水田方便农机集中作业,效率更高。”崔忠实说着,插秧到秋收期间,合作社还会为签约农户的水田施肥两次,无人机撒药三到四遍,待到十月秋收,农机手们将驾着收割机驶入田间,为水稻收割、打粒,让农户秋收时节“零操心”。
为保障服务顺畅,合作社建立了预约登记制度,农户提前登记插秧、收割时间,合作社按顺序调度农机,避免延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被全程机械化的服务模式吸引,合作社已有两百多户签约农户,服务范围涵盖黄金屯村、胡家台村两个村。未来,忠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将继续秉持服务农民群众的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农户每寸耕地都能享受到精准高效的机械化服务。
眼下,黄金屯村的田野一片宁静,但大棚内的秧苗正茁壮成长,农机库里的插秧机已检修完毕,待到五月,机器的轰鸣将再次唤醒村庄,为千亩水田铺就翠绿的“新装”。
责任编辑: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