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气象科技赋能辽阳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俊琪

      在辽阳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气象科技正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隐形翅膀”。从弓长岭区的不老莓种植基地到人参谷生态景区,从辽阳县的黄精产业园到甜水满族乡的灵芝大棚,精准的气象服务已深度融入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全过程。近年来,我市气象部门创新打造“气象+”服务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知天而作”的特色发展之路。

      弓长岭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土条件十分适宜不老莓生长,在汤河镇石四村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有机不老莓种植基地。基地占地面积达12000亩,通过“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2000余名村民就业,年产值达2亿元。

      为确保产业稳健发展,弓长岭区气象局在基地核心区科学布设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站,实时采集温湿度、风速、土壤墒情等关键气象数据,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不老莓在不同生长周期的环境状况,方便基地管理者科学规划农事活动。针对高温、寒潮、冰雹等极端天气,弓长岭区气象局构建了高效预警响应机制,通过多渠道第一时间推送预警信息,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风险。

      “气象数据让我们能够根据不同地块所处环境,精准调整管理措施,最大程度提高果品质量。”辽宁岭秀山圣汇实业集团副总经理姜晶晶表示,在气象科技支撑下,不老莓一等果产出率明显提高,为打造全产业链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基地已建成年产3万吨的浓缩压榨生产线,正在申报有机认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弓长岭区气象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依托高负氧离子浓度和优良空气质量监测,助力人参谷景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弓长岭区气象局还针对景区特点建立了专项服务机制,在旅游旺季每日发布精细化天气预报,为游客提供穿衣、出行等实用建议;在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提前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景区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据统计,自气象服务全面开展以来,人参谷景区游客量年均增幅超60%,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形成了“气象+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模式。

      辽阳县中草药种植涵盖黄精、北苍术、玉竹、赤芍、白鲜皮等多个品种,其中黄精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然而,气象条件对这些特色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影响显著,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给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辽阳县“黄精气象科技小院”作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了气象科技的支撑作用。辽阳县气象局通过布设自动气象站和应急广播系统,实现了对黄精种植区温度、降水等关键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信息全覆盖,为种植户规避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组建“黄精气象科技小院”专家团队,联合开展黄精气象服务的应用研究,提高黄精种植和栽培技术,研发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推动特色气象服务赋能中草药产业发展。

      2024年,市气象局、辽阳县政协和辽阳县气象局共同为黄精种植代表企业辽宁八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颁发“黄精”气候品质评价证书,该认证将气象资源转化为产品附加值,助力黄精产品打造差异化品牌,实现“好气候出好产品”的价值转化。“去年依靠这些服务,黄精烂根率降低了20%,亩产提高15%,加上气候品质认证带来的溢价,纯利润增加了近30万元,既稳了产量又提了收益。”八会镇八股村党支部书记宋红伟积极评价气象部门的重要作用。

      辽阳修仙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摩天岭脚下的李家村,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区,2016年引进了灵芝棚内种植项目。灵芝对日照、气候等条件都有较高要求,甜水满族乡地处辽阳县东部山区,环境好、空气好、早晚温差大,很适合种植灵芝。

      针对灵芝“喜湿、好热、怕强光”的生长特性,辽阳县气象局在灵芝主产区布设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等微气候数据,建立灵芝生长气象数据库,为种植户提供大棚通风时机、湿度调控幅度等调控建议,助力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保障灵芝生态品质。同时,借助气象数据支撑,助力灵芝产品打造“特优农产品”等品牌标签,推动产品溢价,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在灾害防御方面,辽阳县气象局重点针对灵芝原基分化期和成熟采收期等关键生长阶段,建立灾害预警机制,提前72小时发布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预警,指导农户及时采取疏通排水沟、关棚防风等措施,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灵芝产量的影响。“去年的气候预警让我们有效抵御了三次暴雨,实现了增收。”辽阳修仙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娜介绍。

      如今,在气象科技的精准护航下,辽阳特色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不老莓、黄精、灵芝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产量品质双提升,人参谷景区游客量连年攀升,“气象+”的种子已在辽阳大地生根发芽。正如农户所说:“有了气象科技的保驾护航,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底气更足了。”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