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节前解“薪”忧 司法温度让农民工安心过节

本报记者 王婧醒

      “感谢法院!拿到钱就能踏实回家过节了!”国庆、中秋前夕,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庭内暖意融融,21名农民工看着桌上整齐摆放的工资款,脸上满是舒展的笑容。随着企业方当场完成款项支付,两起涉农民工工资的劳动争议系列案件,仅用一个月便圆满化解,让司法温度温暖了劳动者回家过节的归途。

      此次纠纷化解的“加速度”,源于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优质化的创新实践。案件受理后,民一庭法官助理立即建立微信群,让各方在庭前充分交换证据和观点,大大提高了庭审效率,使案件争议焦点提前明晰,为快速化解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群里能随时发材料、提疑问,不用反复跑法院,争议点很快就捋清楚了。”参与调解的农民工代表说,庭前线上沟通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更让庭审聚焦核心问题,大幅提升了效率。

      考虑到案件涉及民生权益和农民工生计,且部分劳动者身在外地,民一庭庭长带领审判团队推进调解工作:对企业方,通过释法说理引导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异地农民工,则通过视频通话确认调解方案,保障了每一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最终,在审判团队的多方协调下,企业同意当庭支付全部拖欠工资,实现了“案结事了钱到位”。

      从建立微信群处理争议,到视频连线保障异地权益,再到促成法庭内当场履约,这起案件的高效化解,不仅是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更以“情理法”融合的方式,实现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国庆、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这份“带着温度”的调解协议,让农民工揣着辛苦钱安心返乡,也为节日增添了一份和谐与安稳。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