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石榴花开别样红 同心共筑中国梦 ——弓长岭区多措并举绘就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荆小轩 本报记者 梁 爽

      民族风情的旋律回荡街巷,主题打卡墙前人流如织,非遗课堂上笑语盈盈……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以来,弓长岭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载体、丰富形式,通过文化浸润、平安共建、赛事赋能等多元举措,让民族团结的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城乡角落,处处呈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生机,绘就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文化搭台聚人心,主题晚会奏响团结强音

      “山海共融 和合共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晚会”作为宣传月“开篇大戏”,将艺术性与教育性深度融合,13个精心编排的节目中,身着各民族盛装的演员们通过歌舞、朗诵、情景剧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发展的鲜活场景。晚会现场,百余名观众掌声不断,不仅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更在艺术感染中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共识,让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响彻弓长岭大地。

赛事赋能拓阵地,“马拉松”上传递团结火种

      借力“跑遍辽宁·2025辽阳弓长岭半程马拉松”赛事热度,打造“体育+民族团结”特色宣传品牌。在物资领取处设立“弓马赛程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交响曲”主题打卡墙,各民族人物形象的设计搭配“红石榴”元素及“我爱弓长岭”等标语,成为赛事中最亮眼的“风景线”。跑友及群众5000余人在此驻足打卡,将奔跑的热情转化为传播民族团结理念的动力,让民族团结的种子随着脚步播撒到更多角落,实现“一场赛事、全城联动、全民参与”的宣传效果。

文脉寻根强认同,博物馆里感悟多元一体

      组织全区统一战线代表人士赴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寻根中华文化 铸牢共同体意识”主题参观活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展厅内,600余件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400多幅记录时代变迁的图片,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发展脉络。代表们边走边看、边听边悟,在触摸历史、品读文化中深化对“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非遗传承育新人,校园课堂播撒团结种子

      “竹条要弯得均匀,彩纸粘贴要对齐……”在弓长岭区新建小学的非遗课堂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崔凯老师正耐心指导学生制作传统彩纸风车。80余名学生围坐在一起,从选材到制作全程动手实践,在指尖的巧思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风车转起来的时候,就像各民族文化在一起交融!”一名学生的感言道出活动深意。通过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非遗传承、手抄报制作过程中,让青少年理解“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内涵,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新媒体赋能扩声量,多维传播讲好团结故事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线下,走进社区、村、机关、广场,通过举办主题文艺演出、组织理论学习、搭建主题文化凉亭与长廊、发放宣传单、布设展板等形式,使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线上,依托弓长岭1027新媒体平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专栏,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生动传播,线上线下联动不仅扩大了宣传覆盖面,更让民族团结理念以更鲜活、更易接受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笃行正当时。弓长岭区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路径、新载体,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携手奋进中续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