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 辽阳构建多元养老新体系 打造东北康养幸福城

本报记者 崔诗健

      晨曦初照,白塔区萱花椿树颐养中心内,早早便洗漱完毕的赵爱群轻轻舒展双臂,缓缓起势,打起了八段锦。一招一式间,她身上那件崭新的藏青色针织开衫在秋日的晨光中泛着温润光泽,让这位89岁的老人看起来格外精神。

      “赵姨,新衣裳真衬您!”“闺女给买的,说这件显年轻。”赵爱群热情地回应着“巡房”的护工,动作未停。这样的晨练,已成为她三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餐厅就在她小屋的斜对面,吃营养早餐方便得很。早餐过后,赵爱群也就开启了她全新一天的精彩生活。“穴位拍拍操”要跟老伙伴们一起做,她先回屋给窗台上的花浇浇水,然后坐下来看一会儿报纸,兴致来了就写几笔毛笔字。

      “这里啥都有,还清净,想干啥就干啥。”赵爱群最得意的是这间小屋全是按她的喜好布置的,清一色的木质家具,有的是中心给配的,有的是自己添的,温馨得像个小家。

      每天下午的活动都很多,赵爱群最喜欢剪纸,常常是一拿起剪刀就忘记了时间。中心逢年过节搞的活动丰富多彩,像她这么喜欢安静的性格,去年春节还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我还拿了奖呢!”她像个孩子似的炫耀。

      三年前还不愿住进养老中心的她,如今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个性化居所让她保留了生活仪式感,“医养一体化”服务让她觉得每一天过得都很踏实。每晚与远在外地的女儿通视频电话,都是赵爱群宽慰家人的时刻,而撂下电话的她每一晚睡得都很香甜。

      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无数像赵爱群这样的长者在我市覆盖全民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撑下重拾了生活的主动权,他们不再是需要被照看的“负担”,而是继续绽放的生命。

      辽阳作为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银发浪潮”已经到来。针对“99%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1%机构养老”的“991”现实格局,我市通过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和服务延伸,构建起便捷可及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推动养老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目前,白塔、文圣、宏伟、弓长岭四个区的养老服务圈已初具规模,覆盖42个社区,让老年人就近就地养老,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11时30分,文圣区东京陵街道冶建社区的老年食堂准时开餐。软糯的南瓜土豆汤、入口即化的肉末茄子、清淡的鱼香豆腐新鲜出炉,色香味俱全,老人们围坐用餐。“好吃还有营养,政府给补贴价格也实惠,最主要的是方便,走两步就到了。”罗大叔夹起一块茄子笑道。如此幸福图景,正在辽阳多个社区铺展。

      以全市180个社区照料站、老年食堂和456个农村老年活动室为基础,构建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助餐、助浴、照护等多样化服务,秉持“老人经济可承受、企业可运营”原则,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辽阳已建成21个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全市14个街道中已有12个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

      在弓长岭区苏家街道泉眼社区,67岁的独居老人王玉芳同样享受着“一站式”养老的便利。“从家到养老服务中心仅需五分钟,吃饭、娱乐、洗浴、理发全能解决。”她指向不远处的社区卫生院,“有个头疼脑热走几步就到,日子过得踏实。”针对行动不便者,部分助餐点还提供送餐上门。

      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城市,辽阳以创新模式让“养老不离家”照进现实。幸福爸妈养老中心作为辽阳“嵌入式”养老服务试点,开创了“双上楼一集中”模式,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基础医疗,社区托老所集中照护失能失智老人。政府整合42个社区资源,将专业助浴、助餐、助医等服务网络铺展至每个街道。利用街道、社区闲置办公用房,建起小微型养老院,为失能、居家无人照护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目前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已有6个网点、130张床位,入住率超95%,覆盖5个街道、6个社区。

      为了实现机构、社区与居家养老有机衔接,辽阳鼓励养老机构打开围墙,将服务延伸至家庭,在老人相对集中小区提供上门服务。并依托社区网格和城乡社工站,持续开展对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的探访关爱。累计建成经济困难家庭养老床位1160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46万余人次。养老机构年上门服务次数目前也已超过5000人次。辽阳还将适老化产品纳入家装厨卫“焕新”补贴范围,累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300余户,并配置智能监测设备和辅助器具。

      在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上,辽阳着力打破壁垒,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鼓励医疗机构通过变更登记事项开展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共有13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全覆盖,形成机构协同、资源整合的医养结合体系。康济医养集团引进的智慧医养平台,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健康;市养老院与市中心医院紧密合作,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老人突发疾病能得到及时救治。市老年健康等级评定中心作为全省首家专业等级评定医疗单位,已完成2.6万人次健康评估,为分级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前看病跑医院,现在医生定期巡诊,小病不出门,大病有绿色通道。”住在辽阳市养老院的张大爷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在辽阳县天祥养老中心住了十年的韩建虽然腿脚已不如从前,但精气神十足,生活有滋有味,养生操、兴趣班、康复课无一落下,他还是院里联欢活动的“金牌”主持;在湖畔家颐养中心,活动室里欢声笑语,老人们拿着在活动课上刚刚做好的手工作品互相展示,“要搁从前,我的剪纸可不输你们。”正在做康复训练的李老一边配合护工训练,一边向剪纸班“下战书”……

      采访中见到的一幕幕场景,见证了一个城市如何以体系化的温暖,重新定义晚年该有的模样。当政策力度与人文关怀同频,老有所“享”不再是愿景,而是可触可感的日常。

      这,就是辽阳老人的生活,多姿多彩、自由自在、全程全面、就近就便、无忧无虑、有依有靠。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辽阳以创新举措和温暖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民、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书写“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答卷,为破解养老难题提供值得借鉴的“辽阳经验”。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