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走基层*乡村行]稻作文化“软实力” 打造稻米“硬品牌”

  

      本报记者 崔诗健

  大地为卷,水稻为墨,一幅生态田园画卷在太子河区的稻田上徐徐展开。

  6月28日,记者走进太子河区沙岭功能稻米小镇洪茂种植家庭农场,以“东北振兴”为主题的稻田画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站在6米高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寓意绿色发展的“蜻蜓”“青蛙”等图案,也可以看到寓意工业振兴的“高铁”“轮船”等图案,近10种图案共同组成了这幅2万多平方米的巨型画卷。

  农场场长杨景仕告诉记者,“给稻田‘上妆’是个精细活。”一幅稻田画要经过彩稻选育、图案设计、定点测绘、人工栽种等环节,才能将鲜活的画面展现在游客眼前。今年的稻田画,主要以绿色为主,搭配黄色、白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秧苗,由8位工人,耗时一周完成秧苗移栽。  

  记者站在观景台眺望远方稻田时,偶尔可见白鹭立于田埂上、盘旋于稻田间,耳畔时有若隐若现的蛙鸣声萦绕。夏日微风拂过,让人可以惬意自在地享受这幅富有生命力的田园画作。

  近年来,洪茂种植家庭农场通过制作稻田画、搭建大舞台等方式,不断吸引来自沈阳、鞍山、营口、本溪等地的游客前来赏风景、看表演。杨景仕介绍,现在正是观赏稻田画的最佳时间,有时一天就有上千人前来参观。稻田画在让游客大饱眼福的同时也为沙岭功能稻米小镇打响富硒大米品牌的知名度作好了准备。

  为了让富硒大米走出去,洪茂种植家庭农场始终坚持生产质优量足的稻米。“你看这稻田里的白鹭,它们对食物最是‘挑剔’,我们的稻子能让它们看中,说明是绿色健康的。”杨景仕高兴地说。

  太子河区沙岭功能稻米小镇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巨幅稻田画的制作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拓展稻米销售渠道,提高了富硒大米影响力。

  以田为“纸”,执稻为“笔”,太子河区沙岭功能稻米小镇还将不断提升稻作文化“软实力”,打造优质稻米“硬品牌”。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