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走基层 乡村行】水中栽花的秘密

本报记者 梁爽

      

      盛夏时节,弓长岭区汤河一处河道内,人工修砌的多个菱形缓冲带内,绿植长势旺盛,黄色、紫色的花朵开得浓艳。陆地上的花海很常见,为何这片花海开在水中?

      “这片花海是弓长岭区汤河(汤河水库坝下人工湖至汤河大桥段)生态治理工程项目,是弓长岭区水利局利用中央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的采用人工湿地方式对排入汤河河道内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二次净化处理,保护汤河水生态,确保汤河国控断面监测长久稳定达标的工程项目。”7月24日,弓长岭区水利局工作人员王建介绍。

      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记者看到一个正在向河道源源不断排水的粗大排水口,弓长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从这里排入河道中。

      汤河是太子河一级支流,根据汤河大桥国控断面近几年来地表水监测数据结果,监测断面近几年水质中,溶解氧、氨氮、氟化物、化学需氧量等基本监测项目,时有超标现象,水质不能稳定达标。“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农田退水,提升整个大汤河湿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削减汤河的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含量,有效恢复河道自净能力,提高汤河水质,保证下游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稳定达标。同时,对太子河水质提升也起到积极作用。”王建介绍,工程总投资4839.0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生植被恢复工程、人工构造湿地及植被区恢复工程和人工湿地运行管理配套工程三个标段。工程从去年开始动工,截至目前,水生植被恢复工程(一标段)已经完工,即:在弓长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下游建设河道人工基质湿地8公顷,在主河道两侧建设水位变幅区缓冲带2公顷,河道自然水生植物恢复面积约20公顷,提升河道自净功能。

      河道里,人工砌筑多个菱形的湿地上,千屈菜、鸢草、黄花地丁、泽泻、慈姑、睡莲等植物长势旺盛,花开不断,给原本单调的河面增添了勃勃生机和别样的美丽。其间,沟壑纵横,水流不断。王建介绍,这些植物根系发达,去除有机物、氮、磷效率较高。排进河道的水经过砾石、滤料以及水生植物协同作用后,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得到降解、净化,有效提升河道自净功能和水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