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走基层•乡村行)育出四季苗 引来八方客

  本报记者 梁爽

  厚实的黄土墙、坚硬的水泥柱、紧密的钢铁架,支撑起刘双喜的育苗大棚。室外寒冬,棚内如春。番茄、茄子、芸豆等菜苗郁郁葱葱,散发着独有的气味。

  41岁的刘双喜,灯塔市西马峰镇前戈针泡村人。曾开饭店、养私家车、经营农资商店谋生。“老品种番茄,抗病性差,产量低;自己育苗还没有把握。”2011年,他在和一位番茄种植户聊天中捕捉到了商机。通过行业内朋友的帮忙,他联系到国内研究番茄品种闻名的赤峰和润公司,引进了适合辽阳地区栽植的高品质番茄。他还包车带领200名番茄种植户前往和润公司参观学习种植新品种的技术,当年便使每个大棚多收入5000元,总增收超过300万元,并且把番茄销售到南方。

  2017年,他成立铭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在后戈针泡村流转土地98亩建成17栋育苗大棚,专业育无菌苗,培育茄子、黄瓜、西红柿、辣椒、大头菜、有机菜花、芹菜等蔬菜,带动周边5000多户种植蔬菜近1万亩。

  “番茄和茄子是公司的主打菜苗品种,目前育有‘黄冠’‘久留米’等六七个优质西红柿品种。”刘双喜介绍,“公司实现了一年四季育苗,年产菜苗2000万株,全部以订单形式销往东北三省、内蒙古。”

  好品种才能育出好苗,结出好果,卖上好价钱,实现增产增收。刘双喜培育菜苗的种子选自上海、北京等地的种子供应商,品质有保证。

  温暖湿润的13号大棚里,生长期不同的各种菜苗在填满草炭和珍珠岩的塑料网格中挺立。在刘双喜的指引下,雇工戚丽手拿遥控器操作水肥一体喷灌设备给菜苗喷水。“野茄子,50天出苗,两个月后移植;芸豆,12—15天出苗;西红柿,45天出苗。”刘双喜简要地介绍。土墙上,间隔挂着各种菜苗的订单,上面写清品种、数量、生长时间等。

  51岁的戚丽在这里管护已有3年,固定工资、加班费和提成费加在一起的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有的雇工工资按每小时10元计算,年收入也有3万元。公司每年的雇工都有20多人。

  “我来这里买苗有好几年了,这回打算买1000株茄子苗。他家的苗质量好,产量高,还送货上门,很讲信誉。”大纸房村的柴文良告诉记者。“我看这棚子里的茄子苗有点小。”“这棚子里的苗还得10多天才能出货,后面棚子里的苗肯定够大,你去看看。”听到柴文良不可心的话语,刘双喜回应。

  另一栋大棚里,3位女雇工正精心挑选大小不一的茄子苗。“这棚子里的茄子苗够大够壮实。”柴文良很是满意,没有失望而归。

  “年毛利润600多万元,够生活费用,有车有房。”低调的刘双喜平淡地介绍。未来三年,刘双喜有规划,“要做好蔬菜种植户管理技术提升的服务,打造品牌,解决种植户销售的难题,为他们增收致富积极助力。”


责任编辑:陈伶伶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