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抢抓农时不负春 优选良种育好苗
- 来源:辽阳日报
- 时间:2025-04-07 08:59:29
本报记者 梁 爽
田野春潮涌,春耕正当时。眼下正值水稻育苗的关键时期,灯塔市东古城水稻专业合作社抢抓农时有序开展育苗工作,全力以赴跑好水稻生产“第一棒”,为水稻丰产增收筑牢坚实根基。
“目前,春耕备耕所用6万斤种子、6400吨化肥、农药等农资已经到位。”4月3日,灯塔市东古城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静在堆满各种农资的仓库里向记者介绍,今天也是合作社水稻育苗的第一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还没风,这日子选得太好了!春光里,她笑容满面。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今年计划育苗30万盘,用于1.5万亩水稻栽植。合作社自有稻田3200亩,需用稻苗6万盘,其余的稻苗要供给合作社托管的6个乡镇12个村的稻田。今年水稻种植有两个方向,一是订单种植,种植长粒香特优米2100亩,供应深圳盛宝米业和中粮集团;二是种植灯塔大米特优功能米4个品种。今年的育苗除了继续选择优质品种外,还上了新‘科技’,土壤中加入生物菌剂,稻苗生根快、长得壮、抗低温能力强。今年的育苗准备工作从春节后就开始了,每个环节都按照既定的标准认真实施,育苗至关重要、马虎不得。”李静介绍。
在合作社育苗基地里,20多个雇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铲土、装盘、铺盘,育苗工作有条不紊,每天可育苗1.2万盘,106栋大棚的育苗将在本月20日之前结束。每天一百多元的工资让这些年过六旬的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零花钱。
育苗基地里,除了这些流水线作业的雇工,记者还注意到七八个人正小心翼翼地用手在小苗盘里播种,有两个人在旁边一一做好记录。“一盘2两种子,用手插秧,栽植10平方米。”来自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阳试验站的负责人关峰介绍,试验站科技人员今年播种300份种子,最终从中优选出产量高、抗病力强、抗倒伏、口感好综合品质高的品种不会超过5个,甚至少到两三个。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阳试验站在东古城水稻合作社做品种优选试验已有七八年,原因是“灯塔市是水稻高产区,地域条件特殊,栽植条件好,种植技术成熟。”东古城合作社多年来种植的优质水稻就是取自试验站优选后的品种。
合作社的一处田地里,新建的智能化育苗中心拔地而起。“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的育苗中心建成后,水、肥、光、温度等各个方面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稻苗的品质,助力水稻增产增收。”李静表示。
春光下,合作社的葡萄大棚、果园里生机勃发,“再过一个月这里要养鸡和鸭,这边要种植花生,合作社不单是种植水稻,还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李静神采飞扬、底气十足地介绍。
今年73岁的李静从20岁上班开始至今一直和土地、水稻、农业打交道,奋斗激情依旧满满,思想言行仍然年轻,自己驾车穿梭于田间查看农情、采购各种农资、安排近期农事、规划远景,合作社里的大事小情她都胸有成竹,处理得游刃有余。“看见土地眼里就放光”“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种好灯塔大米 振兴乡村经济”,是她这个老农人眷恋缱绻、执着专注、无悔一生的真实写照和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