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促和谐振兴

  本报记者梁爽

  入村的道路两旁,五颜六色的鲜花盛开,蜻蜓、蝴蝶纷至沓来;村里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村民三五成群纳凉;村里正在铺设黑色路面……8月2日,记者走进灯塔市万宝桥街道大荒地村,淳朴自然美丽的乡村画面映入眼帘。

  村委会院里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条文通俗简洁、契合村情,为村民提供了行为示范、精神引领。“制订《村规民约》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有了这个《村规民约》,乱扔垃圾、损坏公共设施、邻里纠纷等不良现象减少了很多,村民之间互相帮忙、友好相处、爱护环境等好事增多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民风更淳朴了、环境更美丽了。”现任村党支部副书记65岁的张智利介绍,他在村里工作44年了,对村情民情相当熟悉。

  乡村变美,不仅仅在环境,更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为实现美丽和谐幸福振兴的新农村,大荒地村根据村情实际,制订了《村规民约》,涉及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勤俭持家、保护生态、维护治安、勤劳致富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村民自治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以素质提升带动乡风文明,以乡风文明引领和谐振兴。村党支部还将破除陈规陋习、红白喜事简办、志愿服务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积分制”考核,让党员在这些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村规民约不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融进了村民的心里。

  大荒地村是市级文明村、先进村、基层平安示范单位。“村委会班子稳定、民心稳定,村民积极支持村委会的工作,没有唱‘反调’的。村会计干了20多年,村妇女主任干了30年,村党支部书记都干了7年。”张智利介绍。

  “让群众的话有地方说,让群众的问题有人管,让群众的困难有人帮,让群众的事有地方办。”红色醒目的标语张贴在村委会办公室里,也彰显着村委会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村里成立“村民评理说事点”已3年,制订了村民评理说事工作制度,给不少村民解决了矛盾和纠纷,赢得村民的广泛赞誉,更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

  今年5月,村民邱某某开三轮车将村民孙某某撞伤,双方在村民评理说事点经过调解,邱某某一次性付给孙某某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两万元,双方握手言和。张智利翻开村民评理说事点记录本,“修路、自来水、种地、园田地、承包田”等纠纷和调解结果写得清楚明白。处理居民纠纷由村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负责,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原则。“正视矛盾不回避,对无理取闹的要忍着、包容,最终要给予解决。”张智利表示。2021年,全村共化解各类矛盾2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


责任编辑:程月
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220005    备案号:辽ICP备19002784号-2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
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VX:21517825